栏目10:文学创作

下一版

上一版

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电子版 歌颂祖国 服务社会 服务人民

下载

红沟”缘何变“碧水”?

  (中国环境报讯 温笑寒 通讯员成健)“只要遇到暴雨,渭河看上去就像红泥汤,河水全都是红的。”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向东告诉记者,当地的自然土壤是红土,多年之前,只要有强降水,雨水便会将山区和道路上的红土冲刷入渭河河道。

  而当记者日前站在渭源县渭河边,却看到另一番景象:河水清澈透亮,两岸葱葱茏茏,全然看不出当年的“红沟”样貌。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,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。控制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,减少红土入河量,是渭源县保护黄河水环境的大事。

  以“红沟”之治勾勒绿水青山,渭源县选择从全域绿化入手。“我们发挥林长制作用,在森林防火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好工作,守护好这片渭河源头的茂密森林。”渭源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岳效勇介绍,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5%,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。2023年,渭源县完成造林绿化5.3万亩,道路绿化207公里,栽植苗木214万株,维护了渭河源头的生态平衡。

  “红沟”的改变需要全域绿化的努力,也需要河道管理的精细。河道边,渭源县河湖事务中心主任殷源远拔开旁坡上的植物,向记者仔细介绍其中的工程措施:“我们采用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方式对河道两岸进行改造,将格宾网结合石料铺设于河岸,并种植大量植物。这样的设计,一方面可以保证行洪安全,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渭河的水生态环境质量。”

  此外,一台架设在高处的视频监控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像这样的监控设备渭源县共有76台,主要对渭河河段重要位置的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监控。

  “县里的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能够覆盖渭河干流48公里岸线,可实时查看、传输河道保洁、河流水质等情况,实现智慧精细监管。”殷源远说。

  “县域水环境实现提档升级,渭河渭源段真正成了黄河‘源头活水’。”定西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副局长刘宝介绍,渭河渭源段水质目前已稳定达标在Ⅲ类标准。下一步将拓展美丽河湖效益,以生态水系为链,把渭河两岸的自然山水、历史文化、现代农业、美丽村庄串联起来,将渭河渭源段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的“振兴之河”。


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版权所有
国际标准刊号ISSN2221-7606